WFU

2019年2月8日 星期五

顳顎關節障礙知多少

作者: 洪辰宇 醫師 (Chen-Yu Hung, MD, RMSK)



顳顎關節,又被稱作下巴關節,位於兩邊耳朵的前方,連接下顎骨和頭顱部的顳骨。雖然小小不起眼,但我們日常生活吃東西講話都得使用它,因此很容易有長期使用所累積的傷害。

根據流行病學研究,有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曾經歷過顳顎關節障礙的症狀。此關節的受傷退化不一定馬上有症狀,或者僅是以頭痛耳鳴而非咀嚼說話的疼痛來表現,因此常常誤導病患延遲就醫。


顳顎關節的解剖構造


顳顎關節由顳骨的下顎關節窩(madibular fossa)和下顎骨的髁狀突(mandibular condyle)ㄧ凹一凸所構成,中間有一由纖維軟骨所組成的關節盤(disc)。顳顎關節周圍除了關節囊外還有數條韌帶,負責維持顳顎關節於開口及咬合時的穩定性。




關節盤的結構類似領結,兩邊較厚中間較薄。當我們輕微張口時,髁狀突會在原地向前旋轉讓嘴巴打開,而當我們進一步將嘴巴張大時,髁狀突會向前滑動。而在整個開口的過程,關節盤都會跟著髁狀突一起移動。

關節盤的變形、異位及破裂在顳顎關節障礙是常見的問題。若在開口前,關節盤已向前脫位,在嘴巴打開時,可能發生以下兩種狀況。第一,髁狀突向前滑動時重新回到關節盤底下,此時顳顎關節會因此發出喀拉聲,這被稱作可復位的關節盤異位。第二,髁狀突往前滑動時無法重回關節盤底下,反而更加將關節盤往前頂,這被稱作不可復位的關節盤異位,此類病人通常張口的角度會受限制。




和咀嚼相關的肌肉有四對,其中負責咬合的肌肉有三對:顳肌、咬肌和內翼肌,而張口肌只有外翼肌一對,因此我們人體咬合的力量遠比張口強。外翼肌又分為上下兩束,下束直接接在下顎骨上,上束則大部分連結到顳顎關節之關節盤上,當顳顎關節異常而導致外翼肌必須過度收縮才能張口時,關節盤向前脫位的狀況會因為外翼肌上束和它的連結而更加惡化。


症狀


根據研究,顳顎關節障礙最常見的症狀不是顳顎關節本身的疼痛,而是頭痛。這可能是因為顳顎關節異常時,位於眼眶骨後方負責下顎閉合的顳肌常常因代償而過度誘發或緊繃,因此導致太陽穴周圍的頭痛。另外,顏面疼痛也是常見症狀,這是因為咬肌過度誘發或緊繃所造成。

耳痛、耳鳴這些耳部的症狀發生在六到七成的顳顎關節障礙病患。這是因為顳顎關節距離耳道相當近,構造上只有一層薄膜隔開兩者,且顳顎關節和耳部構造都是三叉神經所支配。但臨床上,很少有病患一開始就會把耳部的症狀聯想到和顳顎關節相關。

其他和顳顎關節本身較相關的症狀包含咀嚼疼痛、張閉口有異常聲響、張口困難或甚至下顎骨會卡住等。


自我檢測


  • 嘴巴閉闔時上下門齒是否有對齊
  • 嘴巴打開到最大時門齒間距應該至少要有三指幅(約5公分)
  • 以下三部位是否有壓痛:外耳道前方(即顳顎關節的位置)、太陽穴以及臉頰之肌肉。若雙側比較後壓痛較明顯的一側與病人抱怨的疼痛側相同,即可懷疑有顳顎關節障礙。


顳顎關節障礙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關係


當顳顎關節周圍的韌帶受傷鬆弛後,因關節不穩定會導致下顎骨相對向前,這會讓頸椎失去原本正常的排列並跟著向前突。而此頸椎排列異常也會惡化下顎骨向前的狀況,形成惡性循環。

事實上顳顎關節和頸椎問題(特別是上頸椎 C1/2)息息相關。許多症狀如頭暈,耳鳴等被歸咎於顳顎關節障礙,但也許真正的源頭是頸椎問題,這也就是所謂的巴劉氏症候群(Barre-Lieou syndrome)。

另外,根據解剖列車的概念,顳顎關節屬於深前線,在筋膜上和橫膈膜、大腿內收肌群、小腿脛後肌等相連,當顳顎關節出問題,此條深前線上的其他部位都會因此受到波及。


治療 — 顳顎關節的增生療法與醫學實證


初步治療包含:消炎止痛藥控制症狀、局部物理治療(如:熱敷、超音波、雷射等)、讓下顎休息並放鬆咀嚼肌(如使用咬合板)、下顎運動、飲食調整(避免吃太硬或太 Q 的食物)等。

當以上保守治療無改善病人症狀時,病人可能會去諮詢牙科或口腔外科醫師。但顳顎關節障礙背後的原因相當複雜,包含顳顎關節本身結構的問題、賀爾蒙、心理層面、全身性筋膜張力的問題等,所以慢性顳顎關節疾患的治療也莫衷一是。

針對關節本身結構的問題,開刀是治療選項之一,但乃最後不得已的選擇。而在眾多治療中,可以優先考慮使用增生療法。增生療法使用高濃度葡萄糖水注射,無明顯副作用,可幫助顳顎關節周圍韌帶以及關節內部的修復,並恢復關節穩定性。




最早在 1930 年代,Dr. Schultz 就開始使用增生療法的概念治療半脫位的顳顎關節,他總共治療了上千位病患,發現這個治療既安全又有效,並於 1956 年發表了一篇總結他 20 年經驗的論文

而 2018 年十二月熱騰騰剛出爐的,發表於 Journal of Oral Rehabilitation 的一篇關於增生療法對顳顎關節鬆動(hypermobility)的統合分析,總共納入三篇隨機控制研究。統合分析是證據力最強的研究(請參考它篇中的何謂統合分析),結果也支持增生療法對顳顎關節鬆動的療效,和控制組相比,最大張口距離和疼痛指數都有顯著的改善。


參考文獻


  1.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: a review of etiology, clinical management, and tissue engineering strategies. 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 2013;28:e393-414.
  2. The efficacy of dextrose prolotherapy over placebo for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hypermobility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J Oral Rehabil 2018;45:998-1006.
  3. Twenty years' experience in treating hypermobility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s. Am J Surg 1956;92:925-8.


[註] 顳顎關節障礙的英文原名是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(TMD),並沒有 joint 這個字,也就是說並非專指關節本身結構的問題,而是指包含顳顎關節在內的顳顎部的組織的問題。本文主要探討和關節本身結構相關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