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8年11月6日 星期二

到底 PRP 和葡萄糖增生療法有沒有效? 膝退化性關節炎的統合分析

作者: 洪辰宇 醫師 (Chen-Yu Hung, MD, RMSK)



「醫生,PRP/ 葡萄糖增生療法到底有沒有用?」

所謂證據會說話。要回答這個問題,不是醫生說了算,或是聽其他病患的經驗分享,必須要看目前醫學研究的證據。

拿「維骨力」來舉例,在台灣有超過 70 萬名患者使用來「保養」關節,大部分患者都是抱著加減吃的心態,也不確定有沒有效。但其實一直以來「葡萄糖胺」對關節炎的疼痛緩解在醫學實證上都顯示沒有效果,所以衛服部健保署終於在今年取消對葡萄糖胺藥品的健保給付。

※根據美國骨科醫學會(AAOS)退化性關節炎指引 (最新為 2013 年第二版),不建議使用葡萄糖胺及軟骨素來治療膝退化性關節炎。

膝退化性關節炎可以說是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。醫學上的研究也相對較多,就讓我們看看PRP和葡萄糖增生療法在膝退化性關節炎的相關統合分析。


何謂統合分析 (meta-analysis) ?


醫學進步日新月異,醫學期刊上的論文也以驚人速度在發表。當我們想知道某種治療對某種疾病是否有療效時,常常發現同樣的題目有不只一篇論文研究,而且不同論文居然還可能有不同的結論。

這時到底是公說公有理,還是婆說婆有理?統合分析將所有相關研究的資料,彙整出一個總結論,以「大數據」的方式提供了客觀且更具說服力的解答。


個人與台大團隊合作之發表





第一篇是「自體血小板於膝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成效之統合分析」,發表在國際復健醫學指標性期刊《Archive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》 (Arch Phys Med Rehabil. 2014;95:562-75)。

此統合分析共收納 16 篇研究,共 1543 位病人,大多是 X 光影像呈現第三級退化以下(Kellgren-Lawrence Scale III)的病患。擷取各篇研究中膝功能量表之分數來計算效應值(effect size),比較治療後和治療前以及和安慰劑 (或是玻尿酸注射)之間之差異。

此分析發現以自體血小板關節腔內注射治療膝退化性關節炎,於追蹤的十二個月內,病人和治療前相比都有顯著進步。且和玻尿酸注射做比較,自體血小板注射效果更好且更為持久。




第二篇是「增生療法於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成效之統合分析」,發表在國際疼痛醫學期刊 《Journal of Pain Research》(J Pain Res. 2016;9:847-57)。

此統合分析共收納 6 篇研究,共 326 位病人,其中有兩篇是手部退化性關節炎,四篇是膝退化性關節炎,其中膝關節退化的嚴重程度包含第四級的病患。以治療後疼痛分數的改變來計算效應值,比較治療後六個月和治療前以及和對照組之間之差異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和前一篇相比可發現,增生療法的醫學研究相較於自體血小板少很多。或許是因為葡萄糖水沒有太多商業利益的關係,較少廠商的經濟贊助來做研究。雖增生療法臨床上已使用超過五十年,但在西元 2000 年以前的研究可以說是鳳毛麟角。直到近年來在許多有志醫師的努力推廣下,研究才逐漸多起來。

另外,在這四篇膝退化性關節炎研究當中,除了 Dr. Dumais 的研究之外其他三篇都使用了「周全式增生療法」的概念,也就是多點治療,除了關節內注射一針之外,還治療了關節周圍的多條韌帶。這也是增生療法所強調的要恢復「生物張力完整性(biotensegrity)」,像焊工一樣把這些韌帶與骨頭連接的脆弱點給焊接起來。

此篇統合分析發現以葡萄糖增生療法治療膝退化性關節炎,病人疼痛分數和治療前相比都有顯著下降。且和麻醉藥注射及運動作比較,葡萄糖增生療法都有更好的效果。


結論:「有效。」


做醫學研究無法針對每位病人訂定客製化的治療策略,必須每位病人都做完全相同的治療方可作統計分析。儘管如此,以上兩篇統合分析的結果已顯示 PRP 注射治療和葡萄糖增生療法對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是有效的。

如果能根據每位病人的實際檢查結果,「量身訂作」治療的計畫;能以周全式增生療法注射的觀念來治療而非一針式的治療;能以超音波導引確定每一針都實際打到我們想治療的目標,可以想見治療的效果會更加顯著。

這也是我目前正在做的治療。